close

 

《屋簷下的她》(A Girl at My Door,2014)這部電影讓我對韓國電影完全改觀。

記得看完電影後,在走回家前,劇終的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腦中,讓我一直無法將情緒抽離。

 

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年輕的員警向女主角(李英男)講述他對小女孩(孫道熙)看法的那ㄧ幕,他說,雖然他知道她很可憐,但有時候他也不知道他她在想什麼?而覺得她像怪物一樣。看到那一幕時,感覺心裡被什麼撞了一下,很難受。明明沒有錯,為什麼被旁人當作怪物的存在?

 

而在同時,英男似乎也聯想到自己的處境,明明自己只是因為性向不同,就被旁人當作怪物的存在,她應該是最能懂她的感受,卻把她拋下。於是,最後,英男選擇將道熙帶走。

 

 

 

影片結束後,便是導演的座後會談。

導演說,這部片的原型來自於一個主人和一隻貓的寓言故事。

 

本來只有主人和小貓,有一天,後來主人帶新的小貓回家,原本這隻就失去主人的愛。為了找回主人的愛,原本的小貓把自己覺得好吃的食物獻給主人,希望能回到以前備受疼愛的樣子。

 

結束了座後會談,聽完了導演創作的初衷,突然能理為什麼影片中的道熙會說出,她誰都不需要,只需要所長,因為對她而言,所長等同於故事中的主人,把她從黑暗裡帶出來,就像陽光的存在。

 

 

而在第一次意外中,隱約從對話聽出,道熙奶奶的死亡有可能是道熙引導而發生的,但導演並未深入探究。而在這一次,英男並未了解道熙的想法,應該說還無法理解。

 

第二次,也是最後,她利用她爸爸仆龍河,換取所長的自由和無罪。而最後英男終於能理解道熙所想要,就像故事中的主人終於理解了小貓的想法。

 

 

 

而在這部片裡,除了導演所表達的寓言故事外,就是對父權社會的控述。從英男.道熙以及外勞這三個人的共同點來看,就是仆龍河。

 

對於英男來說,有三個層面,一個是生理上,男性對於女性,異性戀對於同性戀;第二則是是家庭上(對於道熙而言),父親角色對於母親角色;最後是社會上,犯罪者對於執法者。從執法者這個角色來看,英男應該是占有一定的優勢,然而對到掌握經濟大權的仆龍河時,似乎是矮了一節。

 

回到第二個角色,英男似乎暫時以母親來照顧道熙,但當英男的秘密被發現時,她選擇將她再送回那痛苦的環境。而最明顯的的性向問題,是一直纏繞著英男,在以異性戀為主的社會下,她只能靠著酒精來麻痺自己,不斷壓抑自己,當作是『正常人』來生活。

 

不管是哪一個層面來說,這是父權社會下,對於女性的壓迫。

 

看完這部片,雖然心情很沉重,但是裡面的劇情卻讓我一再回味,如果能上院線片,我願意再進一次電影院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Julia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